“你的一条小内内够我买20条大裤衩....”不知妻美的刘强东倒知道内裤贵,当然这不是对奶茶说的...
昨天有网友在京东APP看到给自己推荐了一条大牌内裤,售价179元,并打上了“商界精英”的分类标签,对此刘强东如是回应。
网友把这件事总结为:刘强东哭穷。那我只想说,如果这是穷,那穷的也不是同一个穷。
就像大部分人只看到了章泽天的美,她一句“我们互相成就”便透露出了各路光环下,一对普通夫妻最起码也是最难得的状态;都认为刘强东说自己内裤便宜是强行装X,而我看到的不过是一个糙老爷们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取自己所需。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逼格和腔调,其实你的钱都花在哪里,正在暴露你的品位和格调,花钱格局分4层,你在哪一层?
第一层:
花了钱要秀出来
同样的钱,有人选择吃一顿饭,有人选择看一部电影,有人选择读一本小说,有人选择买**,有人存着。
为了面子而花钱,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往小了说,这几年iPhone手机满大街虽然屡见不鲜,价格也不再贵到难以接受,但在前几年,绝大多数人也不是所谓的技术控,对iPhone的热捧无非是为了拿在手上有面儿。
但是像下图为了买iPhone手机而牺牲的,不只是父母那为数不多的工资,还有凝结父女之间的笑容,让人不免说一声:何苦。
往大了说,中国人被当做终身大事的买房何尝不是如此,买房子不是购买住宅,而是买到了面子。买豪车是为了显示身份给自己长脸,而对于汽车的性能却不是最看重的。
也许你会说,自己的房子住起来才有安全感,也是对家人的一份保障,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不量力而行,非要在房屋面积,地理位置上强求,在买房子上跟同事,同学,亲戚之间互相攀比。房贷负担压在自己身上,严重降低了生活的品质,平添了不少压力。
第二层:
我不用特意彰显,因为我不缺
相比上一种消费来说,这种消费并不是为了给谁看,生活相对富裕的人,在看中自己喜欢的大牌奢侈品的时候可能比别人少一点犹豫。
但他们也不是只喜欢贵的东西,或许他们只是觉着LV确实非常耐用,爱马仕、MCM觉得不好看就不背了。
还有一种价值叫投资价值。
比方说:
有人买一瓶1945年的木桐红酒,收藏表,手工皮鞋和钢笔......买时很贵,但几年后,可能就是10倍价格。这就叫投资价值,即在使用之余,还有保值增值的作用。
这种消费不会刻意显摆,因为不是什么百年不遇难能可贵的消费。
第三层:
实用才是花钱该有的价值
这里所说的实用不是经济适用型的实用。
物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购物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一件东西,不具备买后的实用性,即买回来之后基本不用,如此,这件东西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反之,如果一件东西具有提升生命质量,或者延长生命数量的奇效,那你就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买最好的!
比方说:
你花一千块钱买一条大牌的裙子,穿了个几年还亮丽如新,款式依然经典而优雅,这比你五年里不断地买廉价而没有设计感的衣服要有成就感多了吧?而且也更省钱不是吗?
再比方说:
每晚枕着TEMPUR入睡,每天多15分钟深度睡眠,一年下来多好几天寿命......爱跑步的花几百块买个鲍尔芬护膝,徒步者买上百块的storm口哨,常喝红酒的花几百块买个超省力的WMF开瓶器,爱泡茶的买个上千块的象印电热水壶也叫实用……
第四层:
花钱要让我精神得到升华
“我的消费观不止限于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投资自己的大脑”,畅畅这样看待自己的消费,和她想法类似的年轻人很多。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他们从小衣食无忧,因此,生存之外,他们更看重精神得到升华。
有些东西哪怕看起来不实用,却也能引起思考,带来愉悦,让你的精神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涤荡。这是一件东西另一种价值:精神价值。
比方说:
一瓶摩德纳葡萄黑醋、Astell & Kern AK240音乐播放器,或者Anglepoise台灯……这些东西,有些人会骂你装X遭雷劈,但于你却是至高无上的享受。
格局高的人,他们不再用美貌去定义相守,不再冲品牌去选择衣服,不再为打包而感到寒酸。为了自己想要的目的,找到最优的途径,才是唯一的价值。
TAG:刘强东微博哭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