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丧文化的具体介绍
1. 起源
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香港流行的“Hea”文化相似,“Hea” 是 hang around 的简称,特指“无所事事的消耗间”、“懒懒散散不想工作”。后来各种紧邻的岛国“丧剧”,“丧文化”的动画形象,以及折射出的“迷惘一代”的欧美文学《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来自异域的“丧文化”的迅速传播,也加速了“丧文化”的发展。
2. 盛行
随着《我爱我家》中葛优所饰演的季春生生无可恋的瘫躺走红网络,在“葛优瘫”的带领下,出现了悲伤蛙、长腿儿的咸鱼、马男波杰克、鲍比希尔等各式“丧文化代表们”。
3. 现在
由于加班挣钱难、生活压力大,这种与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相悖的“丧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小范围的调侃、个性化的设置,青年人喜欢通过“丧文化”来发泄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
二、丧文化的代表人物
1. 葛优
在《我爱我家》饰演季春生,一个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会各种坑蒙拐骗招数的男人,因为他在剧中生无可恋的瘫躺姿势受到网友的追捧,“葛优瘫”迅速成为一个颓废的代表,以表情包的形式在网络流传开。
2. 悲伤蛙 Pepe
漫画《boy’s club》中的角色,在2009年某网友把Pepe“Feels good man”的图中的嘴调过来并配文“Feels bad man”后,将他从一只笑脸快乐蛙彻底转变为一张丧脸悲伤蛙。
3. 马男波杰克
这是一位虽然具有极高的洞察力但是内心的绝望,使其有时候又自毁倾向的马头人身的动漫形象。
4. 鲍比希尔
来自动画《King of the hill》的一个美国小胖子,面瘫脸和发神经在丧界著称。
三、丧文化语录
1. 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没事做。
2. 颓废是糖,甜到忧伤。
3.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四、对丧文化的评价
1. 人民日报:
不必对“丧文化”的一时流行过于忧虑。其实不少年轻人喜欢的“丧”,和外界对于“丧”的解读,有着微妙的区别:最明显的一点是,其实“丧”不等同于负能量,“丧”也不意味着绝望,而大多是作为一种自嘲和排解压力的方式。
2. 人民网:
“丧文化”这种“精神鸦片”在一时麻醉年轻人的同时,还一步步诱惑他们偏离正常生活与工作轨道,于日渐颓废中空耗岁月、沉沦没落。千万不要小看“爱无能酒馆”“没希望酸奶”及上街的“丧茶店”,更不要简单化把年轻人的“丧”视为自嘲、解压,而要清晰、冷静地琢磨背后的文化侵蚀。
TAG: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