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迅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等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处以罚款人民币170万元,决定日期为2018年7月20日。
根据央行发布的信息,环迅支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环迅支付”)被罚款主要存在以下四项违法行为:
1.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2.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
3.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
4. 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据支付百科全书显示,环讯支付注册于2008年7月14日,是行业内一家老牌支付公司,其支付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全国)、手机支付(全国)、固话支付(全国)、银行卡收单(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天津市),并于2016年5月成功续期,根据续期结果显示,环讯支付主动终止在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天津市开展外地银行卡收单业务。
频繁罚款和收紧执照
在诸多违法违规原因中,违反反洗钱规定是重灾区之一。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团伙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赃款、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频发,导致第三方支付机构屡屡受到处罚。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因虚假商户入网、违规收款、“双重清算”等问题被处罚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央行已向市场发放了270多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但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仅剩239张。
谢主任、范主任均表示:严管理已成为常态
事实上,央行此前已加大力度整治第三方支付行业乱象,也对资金清算违规、假冒商户等行为进行了监管。此前,央行称将继续清理无证、违法支付企业。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范双文表示,将继续把“进出”作为市场监管常态化,加大市场退出力度。
一方面对犯错的企业开具罚单、吊销牌照,另一方面堵住新支付机构设立的漏洞,严监管成为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的主基调。
对业务规模较小、社会危害程度较低、能够主动配合监管部门的无证机构,可以给予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依法予以取缔;对业务规模较大、存在金融风险隐患、不配合监管部门的无证机构,可以给予限期整改,对受到部门处分的无证机构,依法予以取缔。
通过集中曝光、处置等方式,对一批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违规开展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典型无证机构进行整改,发挥震慑作用,维护市场秩序。
4月底,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2018年重点检查指导意见》,明确了支付行业检查重点,包括无证支付业务整改、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二次清算”违规行为、“断直连”等几大方面。
5月1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谢忠表示,2018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大力推动我国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引导市场主体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产品,持续做好源头整改,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整顿和惩治各类违法支付行为。
TAG: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