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

作者:包兴娃

刘强东卸任,徐雷接任,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二代”时代,京东虽迟但来了。

几乎每一位“接班人”在上任前都打过一场硬仗。以阿里巴巴现任董事长兼CEO张勇为例,张勇加入阿里巴巴时,高层正为不断烧钱的淘宝业务苦苦挣扎。不仅如此,张勇随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出售广告位、打造双十一购物节等,成功帮助淘宝实现盈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徐雷也有过类似经历。2018年被外界称为京东的“至暗时刻”,领导者刘强东在明尼苏达事件后“被迫”远离聚光灯,京东用户增速首次下降,股价暴跌。而出面救火的人,正是徐雷。

徐雷出任京东靠前任轮值CEO后,2019年京东开始重回增长快车道,依然被认为是基本面最为“强劲”的互联网巨头之一。

最新财报显示,京东整体营收保持稳定,但在稳定背后,巨额亏损、疫情对订单量的影响、外部竞争对手频频向其业务领域渗透等,都是危及京东持续稳定发展的潜在风险。

一年一度的6.18即将到来,徐雷似乎又要带领京东打一场硬仗。

顶住压力成功了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从去年靠前个交易日到现在,国内三大在美上市的电商平台“猫狗品”的股价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三大平台股价集体下跌,与复杂恶劣的外部环境分不开,在乱象中保持相对稳定更能体现自身实力的稳健与强大,尤其是在大股东腾讯“***式”减持之后,京东股价在大跌之后还能快速“回暖”,也可以作为其基本面稳健的一个论据。

因此,“在各大互联网公司中,京东的股价是最有‘韧性’的”一度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共识。

至于京东为何能成功顶住压力,离不开以下三个因素。

京东以3C产品起家,多年来用户养成了消费习惯,忠诚度很高。加之大部分电商平台还覆盖了服饰、食品等其他生活必需品,流量竞争更为激烈。京东是目前较早一家大型平台,且该类产品客单价通常较高,因此京东的营收水平相对稳定。

2021年,京东净营收9516亿元,同比增长27.6%,增速与以往相差不大,其中电子产品、家电产品带来的商品收入在过去几年里占到了京东整体零售收入的50%左右。

第二是刘强东坚持打造的物流体系,这成为京东最强的护城河和核心优势,今年一季度,全国多地爆发疫情,快递网点关闭,配送受阻,京东的自营模式把仓建在离消费者近的地方,减少了中间环节,对业绩影响较小。

数据不会说谎。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一季度淘宝、天猫线上实物商品GMV(不含未支付订单)同比下滑,这是淘宝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季度GMV下滑。反观京东同期GMV下滑,核心零售业务继续保持同比增长,增幅接近20%。

第三,反垄断成为规范市场发展的关键词,“二选一”已不再可行。京东承担了更多商家资源。财报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京东零售新增第三方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3%,超过了前三季度的总和,而且京东已与多家高端奢侈品品牌建立合作关系,这意味着其零售业务的收入来源将更加多元化。

不仅如此,京东还加快深耕实体零售步伐,其新的百货***店将于今年6月18日前在多个城市开业。

流量见顶、广告收入下滑、监管加强……互联网行业“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也在重塑,京东正慢慢火起来。

荆棘

京东的摆脱影响力之路并非没有隐忧。

业务方面,新业务探索不达预期、外部参与者不断渗透至核心岗位、疫情导致的订单退货率上升等,都是京东维持营收高增长的绊脚石。

一方面,抖音、快手两大自有流量优势的新玩家打着兴趣电商的旗号进军电商市场,而且两大平台早已跳过依赖电商平台合作的阶段,逐步斩断外部链接,搭建起闭环的电商交易体系,进展十分顺利。

比如快手财报显示,一季度其电商业务GMV同比增长近50%至1751亿元,其中99%以上来自内部孵化的快手小店,这意味着这两家新来者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市场份额,与京东、淘宝形成对抗的基本模式。

而大象阿里则加速翻身,做马云曾经不看好的自营业务,推出了“猫香”业务,与京东自营业务模式相同,首推品类就是数码3C,直指京东营收“命脉”,或将对这一细分市场造成分流。

为了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争夺用户,京东通过与高端珠宝品牌、法国高端时尚品牌等一系列高端品牌合作,扩大商品品类,吸引“五环内”用户,同时也十分重视社区团购业务,提升自身实力,在下沉市场与淘宝、拼多多展开竞争。

2020年底,京东在架构调整时将社区团购业务并入京喜事业群,更名为京喜拼拼,从用户增长效果来看,社区团购没有让京东失望,2021年,京东新增近1亿年活跃用户,其中70%来自下沉市场。

但代价也是惨重的,财报显示,包括京东实业、京西拼拼在内的新业务去年下半年累计亏损额高达52亿元,而据机构预测,仅京西拼拼去年下半年的亏损额就超过35亿元,几十亿元的亏损额占据了大头,说它们是在“烧钱”获取用户也不为过。

随后的故事无需细说,社区团购行业的玩家纷纷倒下,继美团优选、淘菜菜之后,京东也缩减了京西拼拼的规模,并主动退出了部分城市。

撤退的影响很快就显现出来,今年一季度,京东用户增长放缓,净增用户1080万,远低于去年月均2500万的增幅。

当然,用户增长的放缓也与疫情管控措施的影响分不开,而且影响还延伸到了订单数量上。

因为核心区域仓储封锁导致物流履约困难,京东的履约周期越来越长,财报发布会上徐雷直言,“4月份订单取消率明显上升,5月份有所好转,但第二季度的影响会很大”。

从财务数据来看,虽然市场已经习惯了京东微利的运营风格,其营业利润率近年来也基本维持在1%左右,但屡屡亏损难免会消耗投资者的耐心。

今年一季度,京东物流再次出现亏损,单季度亏损13.86亿元,3月与达达集团正式合并,也给京东带来2亿元的亏损,加之达达股价下跌,导致京东投资的盈利从净利润7亿转为亏损11亿。目前,京东持有达达集团约52%的股份。

受多重因素影响,京东一季度净亏损接近30亿元,这是京东自2016年以来一季度首次录得亏损,也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累计金额接近百亿元。

艰苦的战斗即将来临

自2014年IPO以来,关于京东亏损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刘强东对此显得很平静,很早就表明了态度,称这些年的亏损是京东的“战略性亏损”,意思是“用今天的亏损换取明天别人无法超越的优势”。

如今,八年过去,京东确实为自己筑起了一道易守难攻的保护盾。但再好的项目,也需要有回报,随着京东正式“换帅”,意味着京东将尽快把投资回报期的重担“交给”徐雷。

因此,一季度财报发布后,“聚焦主业、优化运营效率、讲究投入产出比”成为徐雷在财报会议上反复强调的关键词。

具体来说,京东已经在这些方面有所行动,如收缩不利于短期商业发展的业务(如京西拼拼)、减少员工规模、扩大平台商品品类、拓展商家资源等。

但随着疫情反复、整体消费热情受到打击,京东上述举措的见效时间和具体效果尚难以预计,至少从一季度的业绩报告来看,还需进一步落地。

包括618购物节在内的第二季度成为徐雷和京东展现新变革的关键季。

去年的双十一被贴上了“平静”和“失败”的标签,今年的6·18又受到疫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等影响,京东面临的压力不小。

为此,京东不仅延续优惠规则,还发布了多项商家扶持措施,并充分利用了物流体系,比如在6.18发布会上,首次公布了“联网计划”物流体系建设成果,向用户、商家、竞争对手展示自己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还在6月18日前完成了服饰、家居、美妆、运动、奢侈腕表等业务的商品及服务能力整合,现有的时尚家居业务全面升级为“京东新百货”。至此,京东新百货与京东超市、京东家电等构成了京东电商板块的三大增长引擎,可见京东延伸产品矩阵的决心。

此外,京东新百货线下门店也将在6月18日前开业,首批城市包括深圳、北京、西安等,覆盖全国多个地区。

由此可见,京东正式“换帅”之后,深耕实体世界、完善物流体系、增加收入来源、走向盈利的总体方向没有改变。

但如何更好地找到投入与回报的相对平衡,京东需要给出更明确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文字信息+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整理或转载,仅用于学习参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2-7207-3477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