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阿里巴巴更新了手机淘宝APP,开放了新的入口,继“菜鸟驿站”小程序之后,在驿站商城增加了“驿站团购”选项。
是的,这就是阿里巴巴的新战场——社区团购。这或许是2019年互联网的靠前个风口,经历过无数互联网大战的巨头们,正在逐渐入局。
阿里,看来你迟到了。
01
阿里巴巴不是社区团购的靠前个玩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它绝对是最重要的玩家之一。
此前,2018年5月,松鼠拼拼小程序上线。
松鼠拼拼创始人杨军与王兴连续合作10年,是美团铁军的核心成员。
杨俊创立松鼠拼拼的初衷也类似,“就像微信把交流搬到线上,美团把吃喝玩乐搬到线上一样,社区团购也在把现实线下交易场景搬到线上,聚焦家庭日常消费”。
11月19日,松鼠拼拼宣布完成30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高瓴资本、MSA、云九资本,以及原美团COO甘嘉伟等。
松鼠拼拼此前曾获得IDG、BAT等4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融资到位后,松鼠拼拼随即开始招募团长。成为松鼠拼拼的团长,可以获得松鼠拼拼强大的“品牌、供应链、配送、服务”支持;同时,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销量高还有额外的奖金激励。
杨军强调,成为团长是免费的。
02
拼多多这样的平台距离社区团购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而且这一步是恰到好处的时机和切入点。
2018年9月19日,拼多多投资了崇马社区团购,如果不是拼多多的入局,根本没人知道这家2012年创立、2013年起步的社区团购网站。
“冲马邻里团”拥有100多人的用户群体,每周服务超过1万个家庭,其中90%以上都是高消费能力的固定客户。
采用社区团购模式,复购率达90%,主营产品为“手工制品+菜蛋肉”,此外还有生鲜水果、坚果零食、米面粮油等日常食用产品。
“重马社区”号称是浦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电商社区平台。
拼多多这样的平台进军社区团购市场,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社区团购和拼多多社区团购还是有区别的,毕竟社区和社区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
靠前,前者通过小程序下单,后者主要通过APP下单;
二是前者是以城市社区为单位的团购,后者则是针对离散客户;
3、前者采用送货上门“团长”再由消费者自取的方式,后者采用的是传统快递送货上门的模式。
这些可能也是未来电商平台进军社区团购会遇到的问题。
03
2018年11月14日,微信小程序“友家小店”上线,开发者是北京京东360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京东旗下子公司,刘强东本人为法定代表人。
通过查询友家铺子发现,这款小程序的服务和数据均与京东官网对接,程序描述为“朋友附近的好店”,是“京东直营的社区团购平台”。除了To B的友家铺子,还提供了独立的To C“店长版”和针对海外用户的“海外购物版”。
逐一点击相关服务协议,店长版明确写明“友加铺子是运营方向店长提供的推广平台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团购。店长通过友加铺子推广京东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京东CPS营销平台的CPS返利”;普通用户版定位为“京东官方推出的社区购物平台”,主打社区生活用品,包括生鲜水果、生活用品等。
这就是京东版的“社区团购”。
首页提供“超值拼团”、“京东秒***”、“好礼商品”、“大牌推荐”等功能,拼团由店长提供,秒***、优惠券商品由京东提供,折扣之上还有一定的折扣,推荐是基于大数据筛选,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推荐,建立社区化拼团服务模式。
简单来说,京东的社区团购并不成熟,到现在店长提供的产品基本都是日用品和蔬果,而京东提供的服务是直接把顾客引到京东去购买、付款。
因为“返佣”这个盈利点,加上“朋友、附近”的引入,让人感觉它只是直营模式的团购,另一方面,它整合了京东的服务,更像是京东小程序的一个套餐。
04
2018年12月27日,苏宁小店“年货节”新闻发布会上,商品管理中心总经理鲍俊伟表示:“2018年下半年,社区团购成为最热的赛道。2019年1月18日,苏宁小店也将加入这一赛道,推出社区团购服务,在全国招募团长,覆盖2万个社区点。”
至此,苏宁正式进军社区团购领域,并开始大规模招募团长。
苏宁表示,苏小团主打街坊邻居的熟人关系背书和网络,通过互相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以更低的成本获取用户,以更低的价格将生鲜商品上架。
在团长的选拔上,“苏小团”以苏宁社区服务站店员工为核心,也就是说苏小团的基础是苏宁社区店和苏宁小店,通过苏宁小店积累的顾客逐渐转化为苏小团的社区用户,团长发展起来的会员在苏宁易购(含苏宁小店)购物时可享受二次佣金。
苏宁小店是苏宁“两大两小、多专一”智慧零售业态布局的重点之一,也是苏宁智慧零售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棋子。根据苏宁2018年底公布的数据,苏宁小店已覆盖70个城市、10个社区,6000万用户、10个社区。
这和招募的团长数量、覆盖面基本一致,哪里有门店哪里就有团长,就能完成社区团购、自取。
苏宁小店将团购项目命名为“苏小团”,并已启动内测。
苏小团APP界面首页分为“新客专区”、“苏宁精选”、“物料区”和“商学院”四大功能板块,主营团购商品为生鲜水果、海鲜、肉禽、蔬菜等。
此时,苏宁的加入,让七年前参与“百团大战”的所有人都不寒而栗。短短半年不到,近13家大型社区团购平台累计融资近20亿元,各大巨头也纷纷入局:美菜推出美家有享、拼多多投资崇马邻里团、每日优鲜试水天淘、同程也孵化了同程生活……
京东、阿里、美团的入局,让大家意识到,在资本寒冬,社区团购异常火爆。
巨头入局是互联网投资风潮兴起的正常现象,对于社区团购这种具有强地域属性、熟人关系属性的模式,资本、流量、地块的价值或许要卖个高价。
然而人们不禁要问:新的百团大战要来了?
05
“社区团购的门槛不高,这些公司可以通过做小程序起步,也可以收购一个小团队。”国联科技创始人余金华说。
社区团购模式有两种:
一是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的群组或个人主页发布团购信息(所谓开团),商家收到团购信息后,根据订单信息进行集中采购、配送,次日将商品配送给团长,消费者再到团长处提货,团长负责协助揽客、销售、售后服务,以及自取商品等。
京东、美团、拼多多等属于这一类的公司,基本上都有腾讯的存在,能够得到腾讯的支持,而不会受到打压、封***甚至取缔。
但也存在着固有的缺点,即接送点的不稳定,以及对接送点和团长的信任程度难以预测。
另一类是原有电商平台通过电商渠道发布团购信息,通过“社交+划算商品、线上APP+线下门店”的组合模式开展社区团购,销售流程与靠前种相同。
社交也是团长的责任,商品由平台提供,可通过线上APP购买(手机淘宝APP、苏宁小店等),线下自提(菜鸟驿站、苏宁小店实体店等)。
阿里、苏宁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竞争(利益比较)的原因,这类社区团购不太可能享受到即时通讯工具的支持,随时可能面临被封号、限流、甚至封禁的可能。但它也有先天的优势,即取货点确定,团长可能是取货点的员工,有稳定的住所、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
最重要的是,取货点基本都是快递点,最大限度利用熟人关系。
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现阶段大家还是在同一条赛道上。竞争似乎才刚刚开始,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赢家是谁。然而,这些参与者面临着一些问题:
靠前,在“群主”的选拔上。从几大平台公开发布的群主招募信息来看,社群协会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有的类似“直销”的盈利模式。
除了阿里巴巴的“亿章团购”、苏宁的“苏小团”有一定的限制外,其余的都不是太明确。
阿里、苏宁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终端门店和店员及时发布团购信息,并确定自提点。
在其他平台,团长可能大部分都是妈妈,也有一部分是社区店(便利店、蔬菜店、小杂货店、水果店、食品店等)的运营者,分工也可能比较明确:团长负责组团和销售任务,渠道负责供应链。
但分配好福利,保持团队领导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招募既有责任心,又有契约精神的团队领导,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选择无组长的标准化作业,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社区团购以高频、热销的生鲜品类作为切入点,早期发展的核心是打造爆款产品和维护社群运营的能力。从消费者角度看,品类的减少意味着挑选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基于流量集中和变现的需求,平台也会积极尝试将用户的浏览和购买习惯从微信群引导到小程序或APP上。一旦成功,群主自然就不再是运营的核心——当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信任已经建立,群成员规模相对稳定后,群主在引流方面的核心作用就会逐渐消失,变成简单的客服。——这是否就突破了“社区”的地域属性,演变成大家熟悉的“团购”?
第二,信任。
群主招募完成后,获取可能是社区团购用户的“社区居民”的信任就变得至关重要。
按照信任产生的原则,稳定的居住地、稳定的提货点是最基本的,毕竟这些平台都是大平台,至于阿里、苏宁、京东、美团等头部企业,他们的品牌本身就具备信任属性。
但单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是无法获得初始信任的,从这一点来看,菜鸟驿站和苏宁小店无疑具有很大的线下优势。
菜鸟网络没有公布菜鸟快件站长的数据,财经网无从得知,但以现在快递数量,电商发展水平,包括菜鸟网络的建设水平,估计有几万个。
不过苏宁小店已经宣布拥有300多家线下门店,更不用说庞大的苏宁易果店了。
第三,产品。
团长与提货点建立信任之后,产品该如何处理?
消费者的需求从来都不是单一的,除了生鲜果蔬、粮油调味品等常见商品,消费者当然希望获得更多的商品种类,而这些商品必须真正保证“物美价廉”。
随着商品种类增多,渠道运营成本上升,对组长、提货点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配送效率可能下降,甚至出现断货现象。
产品的产地、包装、运输方式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如何协调处理这些问题,对于有渠道把控能力的企业来说无疑更胜一筹,从这个角度来看,本身就是To C的电商平台有着很大的优势。
此外,各个环节数据、信息的畅通程度也决定了模式是否可行,毕竟在物流成本、仓储成本、复购率、损耗率、利润率等生鲜电商的压力下,没有什么是可行的。
第四,资本收割。
社区团购更集中于零售业的“最后一公里”,也意味着难以独立成长,最终还是服务于平台的流量变现。京东算是入局较早的巨头,但目前只上线了小程序,在京东APP和京东金融上都没有入口。
在社区团购领域发生的十几起并购(包括投资)案例中,并购(或投资)标的均为所在区域排名前三的企业,且拥有一定的用户数据和交易量。
这些区域巨头无法与全国性巨头相比,但他们的模式可以通过资本迅速拓展到其他区域。
最终影响用户基础的是流量,无论是线下获客流量还是线上导入流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成交。但无论流量开放与否,不可否认的是,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巨头的进入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难以预料的是后期如何平衡主营业务与新孵化(新并购、新投资)业务。
最后,是战斗的复杂性。当成千上万的团体战斗时,战斗仍然局限于线上,但如今的社区协会并不总是如此。
当区域平台、传统零售超市、便利连锁品牌、综合电商、本地生活服务商等已经发展初具规模的玩家纷纷跃跃欲试、选择强行闯入,甚至开始投入资源运营社区团购之后,这场社区团购大战该怎么打?线上下单、线下自取、电商到底有何区别?
大风天,连猪都能飞,最后飞起来的又会是谁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中鲜学堂:社区新零售领域价值链接学习课,邀请50多位行业大咖分享经验,共同学习。本期主题:社区水果连锁店如何运营。
▽
享受福利
福利一:500套商业计划书及案例
效益二:4200套企业运营管理手册
福利三:获得阿米巴商业模式工具包
福利四:梁宁30讲产品思维音频+文字稿
收集方式
TAG:阿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