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作为连接欧亚**的重要枢纽,是中国通向欧洲重要的“桥头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4月,中国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在华沙作出了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战略决策,2019年4月,第八次中国—中东欧*****会晤希腊作为正式成员加入“16+1合作”,“16+1”变为“17+1”,开创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局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合作过程中以机制建设为基础,在经贸、金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作为面向中东欧的较早标准机制性展会落地宁波。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2021年6月8日至11日举行。本届博览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设立了中东欧展、国际消费品展和进口商品常年展三大展区,展览面积约20万平方米。
– 中东欧国家特色产品简介 –
▼
-01-
波 兰
波兰共和国,简称波兰,是一个位于中欧,由16个省组成的民主共和制国家。东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相连,东北与立陶宛及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西与德国接壤,南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北面濒临波罗的海。
公元1025年建立波兰王国。1569年与立陶宛大公国共同组建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欧洲强国之一。18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并于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中亡国。拿破仑战争期间在法国的扶持下短暂复国,建立华沙大公国。拿破仑·波拿巴战败后,再次被俄普奥瓜分。一战后恢复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不久又在二战中被苏联和纳粹德国瓜分。战后建立波兰人民共和国。1980年爆发团结工会大***,1989年实行总统和议会制,同年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99年加入北约,2003年加入欧盟。
波兰经济1992年起止跌回升,并逐步成为中东欧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加入欧盟后,经济更是突飞猛进。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明显下滑,但仍好于欧盟多数国家,为欧盟内较早实现正增长的国家。2010年,经济继续增长,增幅为3.8%,居欧盟前列。吸引外资142亿美元。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年营商环境年度报告》指出,波是自2005年来致力于营商环境改善速度最快的欧盟经济体。
琥珀
波兰植被覆盖面广,是世界上盛产琥珀的国家,全世界约有一半的琥珀都产自波兰,被誉为“琥珀之都“。于波兰举办的“波兰国际琥珀节暨琥珀与珠宝饰品展”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影响力最大的,成交额最高的琥珀盛会,还是中东欧地区最重要的珠宝展之一。
伏特加
伏特加是波兰的国家。波兰是欧盟靠前、世界第四大伏特加生产国。根据波兰中央统计局数据,波兰伏特加去年出口额为5.21亿兹罗提(约合1.39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额160万兹罗提(约合43万美元)。
-02-
捷 克
捷克共和国,简称“捷克”,国土面积78866平方公里,与德国,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四国接壤,是位于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
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开始在此地定居,870年建立波西米亚公国,1002年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1198年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升格为波希米亚王国。其首都布拉格在14世纪末曾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1419-1437年,捷克地区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和德意志贵族的胡斯运动。1620年,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吞并,直到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瓦解,1918年10月28日与斯洛伐克联合建立捷克斯洛伐克。1960年改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3年1月1日起与斯洛伐克和平地分离,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捷克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999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
机械制造业
捷克二战前曾是世界靠前工业国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如今更是欧洲工业化比例最高的国家。其在汽车工业、飞机、光学仪器、数控机场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捷克生产飞机的历史已有百年,目前轻型飞机年产量在300架左右,90%出口到世界各地;数控机床技术全球领先,许多德国品牌的数控机床都是在捷克代工生产。
啤酒
捷克是啤酒王国。捷克当代口头禅之一是:“啤酒造就好身材。” 这个国家的人,对啤酒有种特别的喜爱之情,他们对啤酒的执着远远超过德国和俄罗斯。捷克是世界上最爱喝啤酒的国家,全球啤酒销量中,捷克的稳居世界首位。Statista的一项研究显示,2017年捷克人均喝了137.38升/人,远超第二名波兰的98.06 升/人。其赫尔德啤酒、伯纳德啤酒、黑山啤酒和皮尔森啤酒等品牌均享誉全球。
-03-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共和国,简称斯洛伐克,西北临捷克,北临波兰,东临乌克兰,南临匈牙利,西南临奥地利,是位于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
公元5~6世纪西斯拉夫人在此定居。833年成为大摩拉维亚公国的中心。906年公国灭亡后,沦为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1526年开始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直到靠前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1918年10月28日与捷克联合建立捷克斯洛伐克。1960年改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3年1月1日起与捷克和平地分离,成为独立主权国家。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
斯洛伐克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并于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2009年1月起加入欧元区。
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是斯洛伐克的支柱产业,在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和出口的35%。2014年,斯洛伐克交通设备制造产值达217.4亿欧元,同比增长0.8%,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0.6%。全年出口198.6亿欧元,增长2.8%,占出口总份额的30.6%。其中,整车出口112.6亿欧元,占17.4%,汽车零部件出口80亿欧元,占12.3%。目前,大众、标致雪铁龙和起亚三大世界知名汽车厂均在斯洛伐克投资建厂,并成为斯洛伐克汽车产业核心企业。
旅游业
斯洛伐克拥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静谧质朴,历史文物景点众多,拥有城堡、温泉、雪山、森林、喀斯特熔岩洞等多种旅游资源,其中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和高塔特拉山最受青睐。自斯洛伐克加入欧盟和申根协定后,旅游业成为斯洛伐克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产业之一。从地区结构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旅游访问率最高的地区,其次是日利纳、普雷绍夫、班斯卡比斯布里察以及科希策地区。
-04-
匈牙利
匈牙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邻罗马尼亚、乌克兰,南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西靠奥地利,北连斯洛伐克。截至2017年1月,全国总人口979.8万人。首都为布达佩斯,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
公元896年,马扎尔人从乌拉尔山西麓和伏尔加河湾一带移居多瑙河盆地。公元1000年,伊什特万一世建立匈牙利王国。1526年奥斯曼帝国入侵,王国解体。1541年匈牙利一分为三,分别由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埃尔代伊大公国统治。1699年起全境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848年匈牙利革命被奥地利镇压。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再次独立改组为奥匈帝国。靠前次世界大战后恢复独立。1989年10月23日国名改为匈牙利共和国。1999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2012年1月,匈牙利通过新宪法,更国名为匈牙利。
匈牙利经济目标是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经济转轨顺利,私有化基本完成,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目前,私营经济的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匈牙利重视提高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增加退休金、家庭补贴、生育和抚养儿童的补助金等。此外,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和旅游等方面实行优惠补贴。
农业
匈牙利农业由种植业和畜牧业两部分组成,种植业以生产粮食、油料、蔬菜、水果和葡萄为主,畜牧业则以养牛、养猪和养家禽为主。匈牙利农业的成就曾经赢得世界的赞誉。在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匈牙利的农业成就是最为辉煌的产业部门之一,曾经赢得广泛的国际赞誉。匈牙利农业用地只有世界农业用地的0.14%,但它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却占世界农产品的0.8%。匈牙利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可与澳大利亚和美国并驾齐驱,单位面积产值达到每公顷610美元;人均肉类产量可与丹麦和荷兰相媲美。匈牙利农业不仅能保证本国居民的粮食供应,还能将1/4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到国外。
医药行业
匈牙利制药行业在东欧最为发达,药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5亿美元,基本能满足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对医药产品的强劲需求。100多年前,匈牙利的制药商开始生产药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该国已具备规模庞大的药品生产能力。到上世纪80年代末,匈牙利已成为东欧整个经互会(Comecon)贸易集团的药品生产核心。
旅游业
匈牙利位于欧洲的中心,在喀尔巴阡盆地中,四面环山,怀抱多瑙河。这里山河秀美,建筑独特,温泉遍布,气候分明,各国游客慕名而来。匈牙利是世界排名前十的旅游国家。2019年,匈牙利旅游业再创新纪录,商务住宿的游客人数达到1280万,过夜住宿人数达到3130万。匈牙利中央统计局(CSO)的数据显示,商业住宿收入同比增长9.2%,住宿总收入超过5500亿匈牙利福林,比2018年增长8.8%。
-05-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简称斯洛文尼亚,是一个位于中欧南部,毗邻阿尔卑斯山的国家。西邻意大利,西南通往亚得里亚海,东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包围,东北有匈牙利,北接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国土面积为20,273平方公里,全国人口约205万人,卢布尔雅那为首都及最大城市。
斯洛文尼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农业人口不足全国人口的7%,工业则相对发达,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5倍以上,但工业生产所需原料仰赖外国进口。其中加工业是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占全国就业人数的30%;主要有食品、木材、橡胶与塑胶、非金属与金属等加工业,以及纺织业、造纸和印刷出版业、焦炭和石油冶炼业、化工业、电子业、光学工业、金属制造业与交通工具制造等。
信息和通讯业
这是斯国最具活力、也是国家优先发展的行业。根据2017年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190家通讯及信息技术公司,超过2万名从业人员。总营收33亿欧元,出口总额13亿欧元。信息通讯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教育的投入、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的补贴支持。
化工与医药行业
化工与医药业在斯洛文尼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从19世纪中期靠前家为奥匈帝国生产**黑***的工厂成立至今,斯国已经形成以生产医药及医药中间体、化妆品、化学制剂、橡胶及塑料制品等为主的现代化学工业格局。斯国的出口导向性经济也得益于该产业的蓬勃发展,有77%的药品与化工产品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其中,Krka和Lek是在中东欧地区领先的药品制造商,也是斯国该产业的主要驱动引擎。
汽车工业
斯国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早在1900年就开始制造摩托车等产品。汽车产业为国家GDP贡献了约10%的生产量,同时也占到了总出口货物的12.5%。其汽车及相关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为奥地利、克罗地亚、匈牙利、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罗马尼亚、西班牙、土耳其、英国、美国等。
旅游业
旅游业已成为斯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斯洛文尼亚旅游协会统计,截止2018年初,旅游从业人员近4万人,占就业人口的6.4%。2016年全年旅游收入达到23.5亿欧元。主要旅游区是亚得里亚海海滨和阿尔卑斯山区。
-06-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共和国,简称克罗地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共和国,处于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潘诺尼亚平原的交界处,首都为萨格勒布。
8世纪末,克罗地亚人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 10世纪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克罗地亚王国 ,1102年起,克罗地亚一直处于匈牙利王国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 1918年12月,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联合建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二战时期在纳粹德国的扶持下建立克罗地亚独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6月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独立,并于2009年加入北约,2013年7月1日加入欧盟。
克罗地亚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副,旅游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克罗地亚经济基础良好,旅游、建筑、造船和制药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足球和网球并列为克罗地亚的靠前运动。
旅游业
克罗地亚旅游业发达,是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风景区有秀丽迷人的亚得里亚海海滨、普利特维采湖群和布里俄尼岛等国家公园。2016年,克罗地亚旅游收入86.35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8.9%。2016年游客数量1559.4万人次,同比增加8.7%;游客过夜天数7805.0万天,同比增加9%。游客主要来自德国、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奥地利和波兰等国。主要风景区有亚得里亚海海滨、普利特维采湖群和布里俄尼岛等。
葡萄酒
克罗地亚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希腊人于公元前5世纪最先将葡萄园引进克罗地亚海岸,自此葡萄酒业也开始兴旺起来。在“家园战争”期间,许多酿酒厂和葡萄园遭到毁坏,但酿酒产业却在这之后迅速恢复。在克罗地亚栽培有数以百计的葡萄品种中,专家们公认的克罗地亚最优秀的红葡萄酒是由Plavac mail普拉瓦茨马里(小兰珍珠)葡萄酿造而成的。Plavac mail普拉瓦茨马里(小兰珍珠)在遗传基因上和克罗地亚的仙粉黛葡萄属同一品系,为仙粉黛葡萄的一个分支品种。
-07-
波 黑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
12世纪末建立波斯尼亚公国,1463年后成为奥斯曼帝国属地。1908年被奥匈帝国吞并。1918年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国,1992年宣布独立。
啤酒工业
波黑啤酒口感独特,远近闻名。2019年萨拉热窝啤酒厂开始向中国出口啤酒,此次市场开拓是通过参加今年6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与合作伙伴达成意向从而实现的。该厂啤酒目前还出口到克罗地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奥地利、德国、阿尔巴尼亚、美国和瑞典。
-08-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贝尔格莱德。与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北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9世纪起,移居巴尔干半岛的部分斯拉夫人开始建立塞尔维亚等国家。一战后,塞尔维亚加入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六个共和国之一。1991年,前南开始解体。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同年6月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继承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塞尔维亚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在2008年,服务业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3%。
农业
农业是塞尔维亚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塞尔维亚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塞尔维亚共有农业土地509万公顷,主要集中在北部伏伊伏丁那平原和塞尔维亚中部地区。其中耕地330万公顷,果 园24.2万公顷,葡萄园5.8万公顷,草场62.1万公顷。在农业生产中,种植业占63.2%,畜牧业生产占36.8%。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苜蓿、大豆、李子及苹果等。
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曾是塞尔维亚经济的辉煌产业之一。2008年, 塞尔维亚***再次将汽车工业列为经济重点发展产业,引进意大利菲亚特 集团控股原属国有的克拉古耶瓦茨市“红旗汽车厂(ZASTAVA)”,并以此为中心重建汽车产业中心,包括整车制造和零配件生产,计划将其打造成东南欧地区的汽车制造和零配件加工中心。